2015年7月31日,重庆首家苏宁易购服务站在经开区开业。在此前不久,重庆电信职业学院“方圆十里”电商平台也在经开区正式上线,实现了经开区电商平台的“零突破”。如今近半年过去,“电商”这个时髦的词汇已经渐渐融入了经开区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改变着市民的购物方式,也悄然引领着生产、零售业态的升级转型。
不讲价的东西更便宜
1月初,山水名都小区居民赵先生夫妇走进苏宁易购服务站,准备为新家添置一些家电。听闻该店的东西均按标价出售、不打折、不讲价后,赵先生的妻子拉着丈夫转身就走。
然而,几个小时以后,他们又回到了苏宁易购服务站,以1万1千多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台大容量冰箱、一台55英寸电视、一台7公斤容量的全自动洗衣机、三台大1.5P空调和一台饮水机。
经过了多家询价的赵先生妻子有些感慨地说:“想不到不讲价的东西反而比专卖店更便宜。”
“才开始的时候,很多顾客都是这样,一听不讲价,马上掉头就走,但转了几圈后,又回来了。”苏宁易购经开区服务站店长肖国萍介绍,在此工作的半年,她能深切感受到市民对这种“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的认知改变。
“我现在也学会网购了,买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家住双南路60岁的陶婆婆说,前不久,她家里的半自动洗衣机坏了,准备换一台全自动洗衣机。随后,他们来到苏宁易购服务站,在导购员的帮助下抢购了一台正在做促销的洗衣机,三天到货,比市面上还便宜几百元。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手把手教会了她苏宁易购APP的使用方法。
肖国萍表示,到如今,经开区不少市民的手机上都安装了该APP软件,仅该服务站现场帮助安装的中老年人就达数百位。
电商氛围促就业
1月14日,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大三学生岑磊在收拾回家的行囊,清点了一遍要带的东西后,岑磊发现自己还需要一些在路上吃的水和干粮。于是,他拿出自己的手机,点开“方圆十里”微信平台,下单买了方便面和饮料。
“同学,是你订的方便面和饮料吗?”十来分钟后,宿舍门被敲响,校园超市送来了岑磊订的东西。
“我们的校园超市现在已经完全搬到了网上,买东西很方便、便宜。”岑磊说,自己在学校创业老师的指导下运营网店,有时在饭点上忙不过来,就用平台买些食品充饥。
“我们一方面尝试运营电商平台,另一方面也鼓励各专业学生通过该平台创业。”该校教育信息化部部长钱永刚说,“方圆十里”电商平台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超市,同时也辐射了经开区、大足区、永川区、荣昌区等区域。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了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
“平台的校园部分,很大程度上都由学生运营。”钱永刚说,如货品上架、配送、仓储管理等环节,都和许多学生的专业息息相关,通过平台运营的参与实践,学生们能更生动地理解自己的专业,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
“学生在大学期间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钱永刚表示,该校第一批尝试创业的学生都选择了电商,且成功的同学不少,他们创业成功不仅为家庭减轻了负担,也为自己就业提供了一条新出路。
电商市场带来新增长
“现在我们的销售额中,电商部分占了将近一成,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重庆芸利五金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荣说,近几年电商潮流兴起,芸利五金搭上这趟“顺风车”,也带来了新的业绩增长。
王学荣表示,该企业去年9月才正式涉足电商,首先入住天猫旗舰店,随后又入驻了淘宝、苏宁易购。目前,作为该公司在线上主推的鑫荣达子品牌刀具,已经以其优异的品质吸引了一批忠实顾客,销量节节攀升。到目前,仅天猫店的总销量已近3.5万套。
“相比前年,我们的产销量提升了近50%,这一方面要归功于外贸出口,但电商同样功不可没。”王学荣说,该公司将在2016年大力拓展电商渠道,目前已与九婴电商实现了新的合作,产品即将入驻一些社区超市。
“我们现在每月的销售额在200万元上下,线上销售基本上占了一半。”苏宁易购经开区服务站负责人表示,随着苏宁易购“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被更多经开区市民熟悉,他们相信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年货,争取实现2016年新春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