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教育教学与科技融合创新,近日,我校召开人工智能教研室专题会议,会议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教研室主任文水兵主持,副校长皇甫涛、教学督导杨健莺、教研室全体成员参会,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人机协作”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教育研究插上“智能循证”双翼。
皇甫校长指出,人工智能教研室的设立是学校面向未来、主动应变的重要举措,旨在构建以“人机协作”为主线的教学与科研体系。他强调教师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还应积极投身科研与课程建设,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探索适合学生认知水平与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会议围绕《人工智能基础及应用》课程标准进行重点讨论。与会教师一致认为,该课程应坚持“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以实操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将AI融入学习与实践动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督导杨健莺老师则建议加强教师课标研究与专业工具训练,推动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同步提升。
来自数字媒体及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教师代表针对在日常教学中已实现的AI技术和教学融合案例,进行了梳理、分享。针对学生对人工智能理论兴趣较弱、实操机会较少的问题,参会教师李再友建议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认知层次进行因材施教,强化AI工具的实践性应用。张金石老师指出,应针对不同性别比例和专业背景的学生选择合适的AI案例,提高学生兴趣与参与度。刘小莹老师介绍,数媒专业学生已能在短视频制作全流程中使用AI工具,效果显著。
会议最后,围绕通识课程是否需要全校统一标准、如何设计项目任务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应明确人工智能课程的功能定位,既需体现通识教育的普适性,又需突出人机协作的时代价值。
本次会议不仅明确了人工智能教研室的工作方向,也为今后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我校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教育改革,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智能化时代基础。(通讯员:张高鹏)